不愿享清福的倔老头记中铁十一局玉磨铁路项目
这里的环境条件,比甘肃的铁路工地艰苦多了,工区的小伙儿们个个都无怨无悔地坚守在隧道工地,我哪好意思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家享清福呢。玉磨铁路不建成通车,我就在这里干下去!
“去疗养?那大伙儿吃饭的事咋办?”
2016年盛夏,中铁十一局四公司工会通知远在云南普洱市墨江县大山深处的玉磨铁路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安排一名老同志或先进模范人物到广西北海市去荣誉疗养。项目领导商量后决定,推荐二工区的“最美厨师”闭绍才去疗养。
接到通知,工区经理袁文利告诉闭绍才:“闭厨师,快收拾衣服,明天去武汉到公司报到,去广西疗养。”
谁料想,闭绍才回答:“安排我去疗养?那大伙儿吃饭的事咋办?”
袁文利安慰道:“来回不就是七八天时间吗,又不是很长时间。”
“七八天?那工区20来人一天三餐的饭谁做?还有今年毕业分到工区的3个‘小湖南’,吃不饱肚子怎么办?”
这时,闻讯赶来的杜强副经理接过话茬说:“不是还有我和安全员老韦吗。”
“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那是一天也不能耽误的。去疗养的事,还是让项目部考虑其他人吧。”
前不久,项目部组织还没有退休和虽已退休,但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的“老铁们”到普洱本地的几个地方去走走看看,以便放松放松。
老闭还是当年那句话,大伙吃饭是大事,一天也不能耽误,我就是去了,心里还是放不下大伙一天三餐吃饭的事的。
在云南大理农村长大的闭绍才,从小就想练就一手能做各种各样美味饭菜的手艺,当一名像饭店那样的厨师。
1978年从云南大理应征入伍后,20岁的闭绍才如愿进了连队厨房,从那时拿起锅铲到现在,一转眼在厨师岗位上工作了将近40年。
“要做好饭,就得用绣花的功夫”
厨房里的闭绍才,看上去总是聚精会神,神采奕奕。
在他眼里,无论是菜刀案板,或者锅碗瓢盆,都是与自己心灵相通,会说话的道具。随着他那刀起刀落的娴熟动作,各种食材已经错落有序地摆满了案台。
伴着他手里炒菜的铲子铲起铲落,香芳四溢的菜香已经顺着厨房的门缝儿飘出了十里开外。
闭绍才把一天三餐为大伙儿做饭炒菜,看成是在大伙面前对自己人生阅历的演绎。平时,他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在对每一盘菜用料搭配上,不但注意色香味的组合,而且对哪道菜放什么佐料,放多少佐料,是放醋,还是花椒粉,还是胡椒粉......都特别用心,生怕一不小心放多了,压了其它调料的味道。
在玉磨项目二工区开车的司机仲鄂松,从湖北鄂州远道而来,平时,总想着跟个厨师学学炒菜。来到二工区,连续吃了几天闭绍才做的饭菜,他发现原来与平时吃的不一样,于是,一有时间就喜欢看闭绍才炒菜做饭,时间长了,他发现老闭在厨房的一招一式特别讲究,无论是给从工地回来晚了的员工下碗肉丝面,或者做大伙喜欢吃的梅菜扣肉、肉馅包子和剁椒鱼头,他总是要把菜板洗得干干净净,把菜刀用水洗了又洗,才开始切菜剁肉……一天三餐做饭,总是精心准备,一丝不苟。
仲鄂松问他,看你配菜做饭,是一种享受,可是,长年累月,天天如此,不觉得厌烦吗?
闭绍才笑着说,做菜如同你们开车,出车之前,首先要检查汽车轮胎的气足不足,固定轮毂的螺丝紧不紧,再试试刹车灵不灵,然后看看油箱里的油能跑多远的路,这才放心地上路。作为厨师,只有把炒菜时需要炒的蔬菜、佐料和主食都准备好了,才能紧张有序地把一道道炒菜和做饭的工序进行下去。
“大伙都坚守在隧道工地,我哪能回家享清福呢”
在中铁十一局四公司,提起厨师闭绍才,他的厨艺和热心对待每一位吃饭员工的态度,无人不知,人们亲切地称他是深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最美厨师”。
平时,闭绍才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就餐的人多人少,炒几个菜,他都要认真反省一天的工作,主动地征求大家对食堂的意见和改进伙食的建议,竭力把饭菜做得更好。
项目驻地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鱼塘镇,盛产山菌和乌鸡,闭绍才便寻思着如何把它们科学搭配,巧妙烹调得又香、又好吃、又有营养。
经过半个多月的琢磨,采用当地的一种野山菌和乌鸡、肉、鹌鹑蛋等食材,研制出一道名叫“仙鹤归巢”的新菜。国庆节中午加餐时,闭绍才不声不响地把自己研制的得意之作“仙鹤归巢”往饭桌上一放,大家都被这道从未见的大菜所吸引。工区副经理杜强告诉大家,闭师傅做这道菜的时候,我悄悄地隔着窗户玻璃往里看的时候,那沁人心脾的香味儿仿佛已经穿透了窗户玻璃,直接往我鼻孔里钻,我使劲地吸呀吸着这阵阵芳香……